选择搜索项

2016酒业发展概况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7-04-24 13:22:38    阅读:0

经历了过去两、三年市场深度调整的“阵痛期”之后,2016年,我国酿酒产业在深度调整后趋稳向好,酿酒总产量出现增长,经济效益整体趋好。在近日北京召开的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五次(扩大)会议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酿酒业2016年的发展,那便是“饮料酒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稳定,呈现出弱复苏”。


2016年全国酿酒总量超7千万升 销售额近万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1—12月,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7226.30万千升,同比增长0.75%。其中饮料酒产量6274. 20 万千升,同比增长0.81%;发酵酒精产量952.10万千升,同比增长0.41%。

主要经济效益汇总的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计2742家,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780.6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2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94.4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 22%。

白酒行业: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578家,累计产量1358.36万千升,累计完成销售收入6125.7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0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97.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24%。

啤酒行业:规模以上啤酒企业468家,累计产量4506.44万千升,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832.6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2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50.7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70%。

葡萄酒行业: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240家,累计产量113.74万千升,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84.5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9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8.7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59%。

黄酒行业: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112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98.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9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8.6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4%。

其他酒行业:规模以上其他酒生产企业215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357.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8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1.2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8.16%。


需求降低 行业趋稳向好弱复苏

经历了2—3年市场深度调整的“阵痛期”,2016年,我国酿酒产业在深度调整后趋稳向好,酿酒总产量出现增长,经济效益整体趋好,产品、渠道、商业模式等创新步伐加快,市场进一步稳定。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指出,2016年,酒类消费需求越来越趋向理性化、个性化、多样化。酿酒产业继续保持新常态,产业和产品结构持续调整,酒产品价格带调整适应市场和经济大环境,流通体系变革持续发酵,多元化消费潮流不断升级。总结为一句话,便是“饮料酒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稳定,呈现出弱复苏”。

产量规模:白酒增幅相比较2015年的5.07%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保持了3.23%的良性增速。葡萄酒行业全年产量与2015年基本持平并略微下降。啤酒行业在出现连续两年市场萎缩和销量下降后,近期止跌企稳。整个酿酒行业在朝着企稳回升的态势发展,行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在稳固有序的进行。

销售收入:全行业总体增长6.27%。除啤酒和酒精外,白酒、黄酒和其他酒的增幅回升明显。白酒尤其突出,是“黄金十年”结束之后首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相比2015年同期增速的5.22%,基本实现了增速的翻番。黄酒也表现突出,2016年以8.96%的增速提振行业士气。葡萄酒行业虽说增速放缓,销售收入较2015年仍有22亿元增长。

亏损面: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为11.82%,相比较2015年的11.12%有所增长。亏损额方面,除白酒、啤酒和酒精外,葡萄酒、黄酒和其他酒均是加大趋势,说明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产业格局逐步加快。

进出口:酒类产品国际贸易表现活跃,饮料酒及发酵酒精制品国际贸易持续保持上升态势。累计进出口总额56.22亿美元,同比增长13.58%。其中,累计出口总额13.09亿元,同比增长14.88%,但相比较2015年34.69%的增速,走出国门的步伐仍显不足。2016年国内葡萄酒出口额5.41亿美元,进口额23.08亿美元,贸易逆差明显,国内葡萄酒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六大酒种表现各不相同

白酒: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占酿酒行业的63%,累计实现利润占酿酒行业的73%,这样的压倒性比重,显示出其在酿酒行业中的优势,强化了白酒行业在整个酿酒行业的地位。“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酒种,其发展的态势基本决定我国酒业的总体态势。酿酒产业的稳定向好弱复苏,也取决于白酒行业。”王延才如是说。但目前的弱复苏是建立在近两年行业整体弱势的基础上实现的止跌回升,现在的回暖与曾经的两位数增长相差甚远,而且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洋河、古井六大白酒企业去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数字远远高于整个行业,拉动作用非常明显。目前白酒业的态势是:大企业上升,中型企业稳定,但是还有大批小型企业是下降。因此,白酒企业依然需要在产品价格体系的科学建立上下工夫,拉开定价区间,靠低端产品占领市场,靠中高端产品创造利润。

啤酒:啤酒业在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之后,呈现市场趋稳态势。啤酒总体消费需求平稳,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变。但是,总体消费结构向碎片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仍是规模化啤酒企业需要深度研究的重点。预计未来3—5年,基于消费结构转型和产品结构转变,以及中国啤酒文化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啤酒市场的消费容量仍有增长空间,前提是啤酒消费容量的增量将由被动增长型向主动引导型转变,波段上行仍是啤酒业未来几年的发展主基调。

葡萄酒:整个行业还处于底部徘徊阶段,市场分化明显。从2010年进入调整期后,葡萄酒市场高端产品销售下降,中低端产品销售逐步上升,2016年仍保持了这种趋势。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仍在不断扩大。在国内产量小幅下降的同时,进口酒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国产葡萄酒关键是要转变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同时注重品牌建设并加大市场推广。市场推广方面,消费者才是真正的终端,应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

黄酒:总体发展态势平稳,但产业的地位、产品的价值、黄酒文化的地位还远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程度。应该找到黄酒业发展的空间和方向,文化上做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技术上解决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理论和技术进步的融合;产品上在确立饮料酒定位的基础上,提高饮用愉悦感和饮后舒适度,从而确定产业发展的大战略。传统色彩较浓的黄酒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开始注重低度化、时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更新与转换,清爽型黄酒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50%以上。

果露酒:发展仍未取得突破进展,源于众多消费者对果露酒的认识缺乏或存在误区,以及果露酒行业、企业自身还不规范等因素造成。存在巨大发展潜力和机会。

酒精:行业向好,产业集中,下游的需求量不足。

王延才指出,要看到啤酒行业连续两年多的下降,近几个月的回升距离高峰还有相当的距离,要看到葡萄酒行业经过调整仍然在底部运行,也要看到黄酒产业一直处在缓慢的调整中。现在下游的需求是在下降,也就是行业面临的困难是全面的,只能定性为趋稳向好弱复苏的状态。


五大趋势映射产业发展风口

一是行业调整的关键是产业转型,产业转型的关键是品质与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向品质、特色效益转变一定是新的机会。打造体验消费,提升产品品质特点,将品质和特色作为产品品牌的核心,以规模转特色,以产量转品质,应该是产业发展的新动态。白酒酒庄、葡萄酒酒庄发展模式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是品质与特色的实现需要推动传统酿造向智能、智慧酿造转变。加大酒类酿造基础科研研究,将智能技术引入酒类产业,实现酿造的智能化,以智能化实现酿造的高品质。先进的工业智能化可以展现酿造技艺的先进水平,是传统白酒酿造基础的升级;而传统手工酿造的精细化与艺术化更能彰显中国酿酒师的伟大智慧。

三是传统消费向健康、理性消费转变,又促使品质和特色再上新台阶。目前国人饮酒的干杯文化正在转变,引导转变消费方式,创新消费方式很必要,开创少喝酒、常喝酒、喝好酒的理性消费时代,对品质与特色,特别是健康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重点骨干企业要同时注重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中国酒文化和消费文化向世界传播远远不够,目前最关键的是中国酒文化的系统建立、中国酒类标准的系统建立、中国酒类消费方式的系统建立。

五是总经销+分销向互联网+连锁经营互为补充,相互融合程度大幅上升。酒类传统营销主要是区域代理+分销和产品总经销+分销两大类,随着移动互联新的分销模式引入,其灵活性更强、精准度更高、互动性也较好,其中最瞩目的就是互联网+酒类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生产企业和酒类渠道大商也纷纷尝试连锁专卖的方式。


酒类流通变革能量持续聚集

一是价格合理化。经过行业调整期,目前消费终端价格趋于合理回归,这为酒业转型带来新机遇。首先是国内消费逐渐成熟和理性,追求合理的性价比成为厂商和消费者沟通的基础;其次是渠道扁平化,酒类消费的价格更加合理化,市场作用发挥明显。

二是消费多元化。酒业调整的主题是回归消费者,消费者追求多元化的特点明显,消费理念日益成熟,对品质、品味与个性的追求越发强烈,未来需要与消费者开展深度互动,以体验营销的形式了解消费者需求,在服务、品质和标准各个方面努力提升。

三是营销零售化。酒类营销由“总经销+分销”向“连锁经营+互联网”转变,本质上是流通向零售的转变,是向消费者更近了一步,成为2016年最为抢眼的亮点。新酒商与传统酒商的商业模式交融、角力会持续下去。连锁店连锁规模与联盟商加盟数量成为焦点之一。


(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