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进口葡萄酒未来会有哪些新动作、新变化?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7-07-10 13:34:38    阅读:0

经过十几年的耕耘,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发展趋势向好。尤其是近年来,进口葡萄酒的价位趋于适中,再加上文化的不断渗透、营销战略的不断深化、市场层级的不断深耕,进口酒给国产酒带来了不小的市场冲击。

但据海关数据,今年上半年进口葡萄酒整体小幅走低,有放缓的迹象。另外,业内人士也透露,酒业包装纸箱涨价70%,瓶子涨价30%,运费涨价33.6%……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进口葡萄酒未来会有哪些新动作、新变化呢?


潜力仍然很大

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葡界论坛上,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认为,虽然近两年酒行业仍然处于缓慢回升阶段,但2016年的数据却着实增加了进口葡萄酒从业者的信心。据海关发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约为6.38亿升,同比增长15%;总额约为23.64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平均价格为3.71美元/升,同比增长1%。

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葡萄酒进口量较2016年同期同比增长8.7%,进口金额则同比微跌1.6%。其中瓶装葡萄酒进口量较2016年同比微增5.7%,进口金额则下滑3.4%。可以看出,2017年乃至未来,进口葡萄酒还将维持增长态势,其价格呈现持平或下降趋势。

何继红表示,我国的消费需求、消费理念、消费习惯正向着个性化、高端化、便利化方向发展。我国中产阶层的比例在逐步扩大,从葡萄酒行业来讲,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可以预见到,未来葡萄酒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葡萄酒市场发展会更好。

葡萄酒行业观察家董树国指出,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无论深耕还是快销,都必须置身在大环境下来设计发展蓝图,以迎战未来市场的新变化。

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的数据,2016年全球葡萄酒消费量达242亿升,比2015年微增0.4%,而中国葡萄酒消费量统计达17.3亿升,比2015年增长6.9%,增幅位居全球之首,消费量占全球7.1%。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葡萄酒进口量每升金额同比跌6.8%。香港酒业总商会会长苏又萍认为,进口葡萄酒量升价跌,说明进口葡萄酒已从进军中高端市场转为渗透中低端市场,均价下跌则意味着餐酒在进口葡萄酒中的占比提升。


主体趋于年轻

葡萄酒品类多元化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价格的多元、消费量的增加以及消费群体的变化。对此,福建省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汪庆璋认为,进口葡萄酒价格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消费人群也在向年轻化延伸。

汪庆璋谈到,葡萄酒市场的急速升温,最主要的大背景是,经济的发展变化带来了消费观念和消费环境的变化。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受到逐步融合的国际大环境影响,进口葡萄酒同样在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年轻一代正在成为葡萄酒消费的生力军。这一群体从文化知识结构、思维观念上更容易接受国外葡萄酒所具有的文化氛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新的消费群体对葡萄酒的消费量会逐年增加。


布局向下延伸

随着葡萄酒文化普及、收入及生活水准的提高,葡萄酒进口量将继续增加,进口商数量也会逐年随之增加,或许已到爆发式增长的临界点。面对新环境、新形势,进口葡萄酒市场未来将有哪些新变化?

深圳亚平宁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峰认为,葡萄酒市场的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进口葡萄酒的市场机会将更大,首先是随着中间流通环节的减少,价格进一步透明。其次,葡萄酒的健康概念,会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葡萄酒。第三,进口葡萄酒国别多、品类丰富,消费者的选择面更广。就这点而言,全球产量最高、品类最全,在主要葡萄酒消费国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意大利葡萄酒的机会更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将会大幅提升。

葡萄酒市场的高增长与进口葡萄酒行业的门槛,将促使进口商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且进口商将向二线城市进一步扩展。或许今后一段时间,三、四线城市葡萄酒市场的活跃度将有明显的提高。王晓峰分析,随之出现的是,更多的区域经销商变身为进口商,葡萄酒销售的中间环节将越来越少;同时,现有进口商的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尤其以分拨功能为主的区域进口商,如果不具备酒庄、资金、直营网络等核心竞争优势,业绩成长将受到制约,甚至将会面临生存的挑战。

王晓峰认为,葡萄酒消费的普及和日常化将是必然,大商超将越来越成为中低端葡萄酒的供应平台。如同成熟的葡萄酒消费国,人们将习惯于在商超购买葡萄酒。而中国特有的“团购”,也将会有长期的生命力,这或许就是中国特色的葡萄酒市场。

苏又萍表示,葡萄酒走向大众化市场,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其实是一个健康、正确的发展趋势。将市场做大,首先需要开拓葡萄酒消费群,针对年轻群体和女性消费者推广口味、包装都较为独特精美的葡萄酒。其次要不断创新销售策略,包括买断优势单品、打造专属系列、提供专业服务等。


竞争更加激烈

汪庆璋指出,在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国产葡萄酒的优势是微弱的,而零关税的进口葡萄酒对市场的冲击更是将国产葡萄酒推到了风口。与进口葡萄酒相比,国产葡萄酒在市场将面临着比以往更为严峻的形势,竞争也更为激烈。

2017年乃至未来,零关税葡萄酒进口国将逐渐增多,中国市场面临新一波零关税的冲击。据了解,2012年新西兰葡萄酒实现零关税;2015年智利葡萄酒实现零关税;2017年2月与格鲁吉亚长达7个月的自贸谈判结束,格鲁吉亚葡萄酒、矿泉水和农副产品将于2017年下半年正式以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这意味着格鲁吉亚的葡萄酒将免除14%的关税,格鲁吉亚地处欧亚大陆,加上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地域优势,运输时间将缩短,运输成本可能降低,这将提升格鲁吉亚葡萄酒在中国的竞争优势。”汪庆璋如是说。

除了这些,澳大利亚葡萄酒近些年的关税也在逐渐降低,并将在2019年降为零。随着我国与欧洲、南美等各国经贸往来的深入,未来将有更多的进口葡萄酒以零关税进入国内市场。

关税减免使进口酒在价格上可做的文章更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此,挖酒网创始人李猛认为,现在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懂进口葡萄酒,中国的进口葡萄酒消费市场在快速增长,同时市场上产品利润也变得更加合理。品牌酒、定制酒、精品酒作为主流消费市场的三驾马车,价格也变得更加透明,什么级别的产品就是什么级别的价格。价格透明,销售渠道自然会拓宽。

面对这样的市场趋势,作为互联网企业,必须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致力于强化在供应链端、APP使用端两方面的服务能力。通过精准定位,帮助供应商开发对路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其实还是要顺应趋势,将整个进口葡萄酒市场做大,蛋糕大了,所有参与者都会受益。”李猛如此表示。


定位必须清晰

葡萄酒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这对于行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汪庆璋表示。

当前,我国进口葡萄酒数量大幅增加,面临两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是,进口葡萄酒经销、投资企业的增长速度远快于消费市场的增长,也就是产品供应的增长速度远快于消费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大众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消费认知还处于市场的启蒙阶段,品类的快速增加使原本对葡萄酒知识了解不深的大众在选择时更为茫然。因而,对葡萄酒认识的普及阶段还将有一个持续(3—5年)时间。

葡萄酒行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蕴含有巨大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共创繁荣开启了新的机遇期。

宁波进口商品中心CEO汪涛表示,进口葡萄酒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优惠鼓励政策,构建“一带一路”葡萄酒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就行业而言,找准定位,谋求最佳的发展之道,补齐短板,就势必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珠海市酒类流通协会创始人谭绪霖认为,进口葡萄酒和国产葡萄酒的竞合发展十分必然和必要,国产葡萄酒要充分借鉴进口葡萄酒的完善的法规法律、产地保护制度、文化沉淀、酿造工艺以及品牌化战略思路,并要建立自己的文化推广体系。进口葡萄酒也要学会借路,借渠道,学习了解中国酒类市场的渠道代理制,了解中国消费者内心的消费痛点,共同协作,做大市场。

汪庆璋强调,在新格局下,酒类运营商要找到破解市场迷局的营销手段,必须要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做出快速而积极的反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中国市场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要想在市场中胜出、站稳脚跟,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一定要具有全球整体视角下的准确战略定位,以他人之长,补自己的短板。运营商要善用地域、来源国概念、为葡萄酒品类附加不同的文化内涵的宣传,使消费者有清晰的品类概念与品牌意识。通过市场运作能力,做好资源整合的大文章,把自己原有的优势放大,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章玉、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