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无人便利店为何败给了持续高温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7-07-17 11:53:45    阅读:0

“没败给市民素质,却输给了持续高温!”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上线几天就撤货停运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

7月7日, 一家标有欧尚logo的无人便利店BingoBox(缤果盒子)爆出暂停营业的消息,而原因竟然是因为天太热!“空调不好,效果不好。”大润发旗下飞牛网联席CEO袁彬表示,确实是因为上述原因而导致下架调整。缤果盒子市场部副总裁王莹称,目前与欧尚在上海合作的BingoBox属于试运营阶段,“测试时对选址没有特别挑剔,长期西晒导致玻璃的温度很高,我们本着优化问题的原则暂时关门,把所有货品下架、检查问题后重新上架,同时加大制冷,目前货品已经重新上架,很快会重新开业。”同时网上还流传着两张给无人便利店撑伞遮阳降温的图片。


无人便利店炙手可热

自2016年末,亚马逊推出线下实体超市Amazon Go开始,不到一年时间里,前去哪儿网高管庄辰超再创业的便利蜂、深兰科技的TakeGo、欧尚合作的缤果盒子,陆续闯入“无人智能”商店领域。近日,随着阿里巴巴在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展示了它的无人便利店项目———“淘咖啡”,“无人商店”似乎成为继共享单车之后一个炙手可热的风口。

实际上,除了阿里、亚马逊,国内的娃哈哈、大润发、周黑鸭等零售巨头以及众多创业者和VC投资机构都在摩拳擦掌,跑步卡位无人零售。

据了解,缤果盒子第一个网点2016年8月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今年6月首个广东以外的网点落户上海。7月3日,该公司刚完成超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领投方为GGV纪源资本,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跟投,并计划在一年内铺设5000个网点。

无人便利店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投资风口。自2016年末亚马逊推出线下实体超市Amazon Go以来,短短半年里已经涌现了几家相关概念项目,无人便利店F5未来商店近期也宣布获得创新工场3000万元融资,这是一家依托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和后台管理系统来构建无人化场景的企业。6月25日,娃哈哈与深兰科技签订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Go无人店的新闻令零售圈内沸腾起来。

阿里巴巴去年10月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无人便利店快速发展——多家相关创业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多家试点门店落地,同时娃哈哈、罗森等传统巨头公司入局,未来想象空间巨大,也为A股市场带来了主题投资机会。

在联商网新零售顾问团秘书长云阳子看来,无人便利店本质上是自助便利店,不要收银员;这种新型便利店,应用场景多,复制加盟快速,理论上能快速把销量做起来。无人便利店的形态介于传统便利店与自动售货机之间,可以实现低空间需求、高SKU与高便利性,从而吸引消费者,并有望获得高坪效以及较短的投资回收期。不过,无人便利店仍需符合传统便利店的逻辑,在选址、商品品类选择、供应链管理等层面符合市场规律。

专家表示,无人便利店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创业企业料将“九死一生”。无人便利店方案在技术、用户体验等方面均有待完善。预计未来在获得线下门店入口以及消费者核心数据的基础上,无人便利店若能够打造良好的商业生态,便可以发掘更为多元化的变现渠道(广告、精准营销、消费金融等)。 


成为零售未来?言之尚早

有业内人士认为,处于火爆的无人便利店冷静下来看,从零售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向分析,无人店将会是零售形式的一种,只能是适合于特定场景,满足特殊需求的一种补充性的零售形式。对于其取代有人店、成为零售的未来,言之尚早。

虽然目前无人便利店发展快速,但也有业内人士对无人店的发展前景表示质疑。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认为,无人便利店在技术层面正逐步成熟,目前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在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无人便利店采用的识别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过去的成本需要几欧元,很多上游供应商不愿意增加成本”,王先庆指出,这是沃尔玛曾经尝试让所有上游供应商给商品加上RFID芯片失败的原因。

第一商业网CEO黄华军认为,无人便利店终究是零售行业,对于消费者而言优势只有两点,要么商品极具价格优势,要么是品类的丰富度。“无人便利店可以作为传统零售业态的补充,但不可能取代线下超市。”黄华军称。此外,便利店主要的盈利还在于卖熟食,无人便利店的加热服务仍是一大挑战。

“总的来看,无人便利店还只是一个试验品,这种创新很有想象空间,但要谨慎出现虚火”,在王先庆看来,无人便利店在很长时期内都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人力成本的节省抵不过前期投入高

从目前无人便利店的参与方类型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以欧尚、大润发为首的传统零售,一类是以瑞典初创公司Wheelys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还有一类则是家居品牌居然之家、快消公司娃哈哈为代表的跨界运营企业。

先不论无人技术成熟与否,为什么企业争相选择进入的是过往毫不起眼的便利店?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规模超过了1300亿元。货圈全创始人张泽此前表示,当前国内至少有560万家杂货铺,这560万杂货铺一年的销售额差不多10万亿,“无疑是个巨大而又杂乱的市场”。

EATBOX是家居卖场品牌“居然之家”最新推出的无人便利店品牌。

怡食家超市CEO、EATBOX项目负责人安利英表示,在城市化高度发达、人群密集程度加剧的情况下,便利店毫无疑问会获得爆发式的增长。

关于无人便利店的争议有很多,其中最大的一项在于成本的核算。中百集团总经理万明治算了这么一笔账:“无人便利店节省了很大一部分人力成本,假如一家夫妻老婆店需要雇用2人,无人便利店一个月省了10000元的人工;普通便利店需要4人,则省了20000元。”

然而,在计算前期投入方面,无人便利店对比普通现代便利店则高出了太多。“夫妻店: 50000元/50平方米=1000元/平方米;普通便利店:150000元/70平方米=2143/平方米;无人便利店:200000元/20平方米=10000/平方米。”万明治推算道。

对于前期投入,安利英表示,无人便利店主要成本集中在物流识别技术的费用。“搭建成本虽然很高,但当门店开到一定规模,成本会被迅速摊薄。我们预计一家店大约在10个月左右收回成本,甚至随着技术的成熟可以缩短至半年。”

安利英表示,首批无人店铺选品大约在300-350个SKU,为了提高单品毛利,未来计划增加自有商品的比例,争取达到一半以上。在安利英看来,快消品的品牌之中不少仍未达到行业主导地位,这是值得深挖掘的部分,依靠品牌力量来形成重度垂直细分。


技术问题尚待解决

无人便利店仍处于技术探索的早期,做到真正的无人值守还为时尚早。原定3月底向公众开放的Amazon Go推迟开业,原因在于技术难以准确跟踪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

专家分析,无人便利店的一个发展方向是高科技竞赛。可能涉及的高科技有RFID射频识别、物联网、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生物识别、生物支付等多种。亚马逊的线下超市Amazon Go就是在这个方向发展,走进超市直接拿走自动完成支付,如果能做到完美确实能带来颠覆性的购物体验。但目前看技术难度非常高,Amazon Go还不能做到便利但不出错。这里涉及人工智能的底层问题,何时取得突破难以估计,甚至可能像前几年火爆的谷歌眼镜一样归于沉寂。

Amazon Go能够完美运营的条件是:店内少于20人或当消费者移动缓慢时。一旦店内消费者多于20人,商品从货架上被移出具体位置,技术便难以监视。

简单来说,当店内过于拥挤时,Amazon Go可能会崩溃。国内同样面临这种尴尬,识别、传感、支付等无人化技术手段已相当成熟,难点在于消费者行为是随机的,实时传导到后台并且进行判断回传难度极高,准确率将大打折扣。

目前,无人便利店并非完全实现无人操作,其更像一个大型的“自助贩售机”,它在品类上做了丰富、空间上做了扩容,在用户体验上可以直接触摸商品,支付的手段其实并未做到传感免支付,更多的是在扫描区域手持支付,现在的无人模式更像自助购物。

与美国相比,中国创新企业很可能会走另一个特点不同的路线发展无人购物:更为关注成本。中国企业引入高科技是为了减少成本,但非刻意为之。中国无人便利店的实践已经说明,这个方向同样有很多办法可以尝试。但这并不是说中国企业就不搞高科技研发,如果有必要,相关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会是海量的。


观点:无人店只是主流零售的一个补充

武汉市先讯科技有限公司的专业人士认为,无人店的一个主要出发点是降低零售成本。尚不论到底能够降低多少零售成本。但从零售的发展过程分析,零售行业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从来就不是一个成本导向的行业,一直是高成本的零售形式在取代低成本的零售形式。

成本高的有店铺零售,已经取代了成本低的无店铺“提篮小卖”零售;成本高的大卖场、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从二十年前开始,已经取代了成本低的传统零售;在今天,成本更高的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新模式零售正在意欲取代大卖场、超市、便利店。

因为人类社会是在快速进化的,消费是在不断升级的,零售需要不断快速迭代去满足升级了的消费需求。如果一个新的零售形式是以成本导向出现,那必然是错误的。新的零售形式必须是要以一种更高级的服务功能,满足升级了的消费需求。

实际不光是零售,所有行业都是这样的。汽车取代了马车,高铁取代了绿皮车,绿皮车再便宜,但还是人们更喜欢高铁。

零售的核心是人与人不是人与货。业内人士认为,无人店以解决人与货为出发点,怕也是错误的。零售的核心是解决人与人的问题,不是单纯的人与货的问题。在商品极大丰富,零售门店数量急剧增加的市场环境下,未来的零售将更加是人与人的关系。未来零售营销的核心是人、是社群营销。

就像在新零售顾问团专家群讨论时,有专家分析指出:零售需要解决的是温度,需要解决零售店与顾客之间的温度问题。

在商品极大丰富、零售商业密度已经过剩的市场环境下,一个毫无“温度”的铁盒子,就能把顾客集聚过去,“匪夷所思”。

目前,社交化零售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向。用社交的方法增强顾客粘性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零售发展方向。

其实,目前包括便利店在内的有人店客流急剧下滑,也在证明无人店的方向是错误的。目前,不仅是百货店、大卖场,便利店的客流也在下滑。零售形式都在面临变革考验。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无人店的面积、品类组合、购物体验与有人的便利店相差甚远,还想去打败有人的便利店?不可想象。

在目前的零售环境下,无人店只能是个补充,市场永远不会只存在一种零售形式。永远是大店、中店、小店等不同规模的店的合理组合。

无人店肯定有市场空间,会是一种重要的零售补充形式。


无人店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运营能力

专家分析,无人店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运营上。核心点包括:获客、选址、商品选择、日常补货、上货及货架维护、商品损耗管理、防损、安全管理、食品安全问题等。

就像最近第一家无人店——缤果盒子,因为高温天气,暂停营业,说明运营团队的能力还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么基本的问题没有基本的应对预案。

获客是无人店的第一个关键问题:店开给谁?用哪些商品与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用哪些方式找到他们?如何链接与影响他们?绝不会是放上一个盒子就会顾客盈门。

选址是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商圈问题,又要考虑位置,是室内,还是室外。室内必将增加成本,室外将面临更多的自然环境、社会问题的考验。

选品却是个大问题:越是小店,越难选品。选品非常考验运营团队的智慧与能力。

日常补货、上货与货架维护:由于店小,门店不可能有太大的存货,加之销售的不确定性,日常商品及时补货就非常关键。货架需要及时维护,没有及时维护,就乱作一团,顾客无法消费。这些问题都是直接影响门店的经营。

商品损耗控制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无人管理的环境下,自然损耗,人为损耗都是问题。一般便利店在有人的情况下,商品损耗率在3%—5%,无人店能控制在多少,尚需观察。比如在某些无人店,店内就存在损坏标签和产品的情况,不排除一些顾客可能会进入店内,直接撕掉标签使用商品然后通过安检门离开。据体验过在无人值守便利店购物的周边超市员工介绍,一个人开门后,其他人紧接着离开是可以实现的,进出门都是相同的原理。

防损与安全管理:涉及商品安全、设备安全、用电安全、顾客安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有严格的管理手段与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个大问题:在有人店,店内员工要天天检查商品保质期,检查涨袋、破损问题,无人店如何保证?防鼠防蟑螂也是一个大问题。这都是超市、便利店非常头疼的问题,无人店如何解决?

总之,无人店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到底能否成功,尚需观察。


4类无人便利店解决方案

(1)人工智能方案,以Amazon Go、TakeGo、淘咖啡为代表;

(2)RFID方案,以缤果盒子为代表;

(3)机械臂方案,以F5未来商店为代表;

(4)自助扫码方案,以便利蜂为代表。


无人便利店经营的两道坎儿

(1)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比传统便利店略低,所以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吸引消费者到店购买。

(2)若1个人可以维护6—10家无人便利店,同时设备损耗率保持较低的状态,管理成本便可控。以缤果盒子为例,若经营顺利,其月度经营性结余可以达到7100元,投资回收期为1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