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中国肉牛产业如何牛起来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日期:2017-07-17 15:55:59    阅读:0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牛肉市场颇不平静。美国牛肉来袭,在消费者、经营者、生产者心里都掀起了不同程度的波澜,价格、品质、产业冲击等成为热议话题。那么,美国牛肉14年后解禁再入华,会给中国市场和肉牛产业带来什么影响?中国肉牛产业现状如何、面临什么挑战、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该如何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美国进口牛肉冲击有限

数据显示,美国进口牛肉并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便宜。从中粮“我买网”“天天果园”等销售平台可以看到,美国牛肉价格并不亲民,每500克至少百元以上,而并非之前风传的“一斤十元”。

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告,中国此次允许进口的美国牛肉需满足多重条件,包括月龄、可追溯养殖记录、不得检出中国法律法规禁止的非天然产生的兽药、促生长剂、饲料添加剂和其他化合物等。再加上各种税及通关代理等费用,价格优势并不突出。此外,首批上线开售的美国牛肉是“冷鲜”而非冷冻的肉品,必须空运加全程冷链才能保证。这些因素都造成美国牛肉质优价更高的现实。

另据业内人士分析,从长期来看,受运输周期和距离影响,美国出口中国的牛肉多数只能以冻肉形式存储,这并不符合中国人偏爱冷鲜肉的消费习惯。并且,重新放开美国牛肉进口,不会贸然提升总进口规模,因此,美国牛肉造成的竞争将主要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出口国之间展开。

伴随中国肉牛产业整整走过20年的从业者,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和认为,放开美国牛肉进口对中国市场冲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中国牛肉市场经历过好几个世界级牛肉大国的进口冲击波,无论澳大利亚还是巴西牛肉,都没对中国牛肉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美国牛肉的到来也没那么可怕。”

“全球化市场对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没有国家愿意被孤立出这个市场,贸易往来对双方都有好处。”不久前,“第二届全国肉牛生产应用技术与产业经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会的美国专家说:“大家都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产品,这样消费者能够买到更便宜或质量更好的产品,同时也都希望自己的产业发展得更好,以便得到进入别国市场的机会。拿进出口牛肉来说,出口国如果国内肉牛产量过剩,出口会改变过剩局面,增加额外收益;进口国则可以改善国内供给,增加消费选择。”

中国已成为全球牛肉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全球第二大牛肉进口国。数据显示,中国人均牛肉消费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初只有0.1—0.2公斤,增长到了现在的5.5公斤;2003年牛肉进口总额仅为1500万美元,到2016年已达到约26亿美元,进口量达到57.98万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牛肉市场增长空间巨大,随着牛肉消费从少数民族为主转为全民性消费、从区域性消费转为全国性消费、从季节性消费变为全年性消费,未来几年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中国肉牛产业挑战重重

虽然中国肉牛产业并未受到较大冲击,但是肉牛从业者还是普遍感觉到了压力。“我国在肉牛生产体系方面与国外的差距非常明显,效率太低。”李和说,“去年我在美国参观了一个牛场,15万头牛只有28个人管理,我现在有7个万头牛场,一个万头牛场需要60个人,而这已经是国内最领先的了。”

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定位于中高端牛肉供应,董事长史文利说:“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探讨肉牛养殖效益为什么低下?最后得出结论,一是缺乏有效的品质管理体系,二是缺乏科学化的繁育体系。”

人们很容易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中国肉牛产业既是传统行业,又是新兴产业。肉牛业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才走过30多年历程,而真正把肉牛当作产业发展,满打满算也只有20年时间。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生产方式总体落后。”中加肉牛产业合作联盟理事长王智才谈到,肉牛产业一直是畜牧业的短板。肉牛在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养殖中的比例是最低的,分散养殖仍占有主导地位,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场只占总量的28.5%。与美国、加拿大等肉牛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无论是产业的集中度、养殖规模、人均养殖头数、饲料转化效率、技术应用和管理方面,中国肉牛产业都存在明显差距。在美国、加拿大排名前5的肉牛育肥企业占本国出栏总量的25%,围栏育肥场的人均饲养量为1200头,每公斤增重饲料干物质消耗为5.5公斤,而我国相应指标只有0.5%,80头、7公斤。

“观念上的转变至关重要。我们不少从业者还是传统思想,认为养牛嘛,很简单,其实不然。”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主任孟庆翔教授说,“人才的观念也需要转变。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愿去养牛,更愿意呆在城市里,这一点跟国外不一样,国外常常祖祖辈辈几代人都从事这一个行业,人家培养的博士硕士都能够在牛场里干。人才培养也是产业转型中很重要的环节。”

 

加强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中国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上进口牛肉的倒逼,双重作用之下,中国肉牛产业必须加速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步伐。发达国家的肉牛产业多数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观念技术方面遥遥领先,因此,加强国际间产业合作,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尤为必要。

史文利谈到,在引入澳大利亚的肉牛管理及繁育等先进技术并进行转化后,秦宝牧业迎来了快速稳健发展阶段。李和认为,中国急需建立从饲料、带犊母牛、育肥牛,到屠宰加工、牛肉消费的整个肉牛生产体系,“可以借鉴北美、南美、欧洲、澳大利亚的模式,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当然不能完全照搬,具体实施要形成我国自己的特色”。

前不久,由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与加拿大肉牛业发展协会联合发起的中国—加拿大肉牛产业合作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致力于推动两国在肉牛科研、人才培养、技术交流、贸易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中加肉牛产业合作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加拿大肉牛业发展协会主席Garner Deobald博士表示,建立联盟是中加两国互相学习的好机会,要搭建好这个交流肉牛产业技术和经验的平台。加拿大肉牛产业有一些优势:生产方面,如何提高产量等经验可供中国借鉴;品种方面,加拿大被认为是全球肉牛品种方面的佼佼者,可以帮助中国培育出更多健康肉牛品种,通过优选品种生产质量更好、更安全的牛肉;还有牛肉市场价值评估系统的技术等,可以帮助中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肉牛产业长期以来是一个封闭的产业,主体是农民、家庭农场、养殖场,但是反观国际上的肉牛产业,特别是美国、加拿大,年饲养和出栏几万头甚至十几万头的规模化育肥企业比比皆是,这也是我国肉牛业需要考虑借鉴的主流发展模式。”多年科研实践让孟庆翔感到,加强合作交流非常必要,“我们不仅要进口牛肉,还要引进技术、引进智力和人才,甚至资金,国外企业可以到中国来发展,我们的企业也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和机制到国外去发展,实现产业共赢、产品互通。”

 

美国牛肉带来“鲶鱼效应”

6月23日,首批由中国官方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美国牛肉在北京天竺海关查验中心通关,这标志着美国牛肉正式重返中国市场。解禁之路虽然走了14年,但从质检总局6月20日发布《关于进口美国牛肉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到美国牛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只用了3天。 

美国牛肉快速通关、急不可耐地打入中国市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受制于美国国内市场供求矛盾,据美国农业部预计,2017年美国牛肉产量将大幅增长5%至1200万吨的水平,达到近9年来的高点,但与此同时,牛肉价格却下降至历史低点附近;另一方面是来自于中国牛肉市场的消费潜力,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17年中国牛肉消费量的全球占比将达到13.42%,已超欧盟,仅次于美国。 

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生鲜牛肉消费市场规模已达4118.8亿元。2015年中国人均牛肉消费5.2公斤,按照每公斤65元以及总人口13亿来估算,当达到世界人均水平8.6公斤时,我国牛肉消费量将突破1100万吨,消费额达7000多亿元。 

中国牛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毋庸置疑,但中国国内牛肉产能贡献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虽已形成东北、西北、中原、西南四大肉牛产业带,但是目前我国肉牛产业确实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劣势。第一,肉牛养殖规模较小,2017年初于上海召开的梅特国际MIG中国进口牛肉行业年会数据显示,1400万个养殖单位中96%的养殖户拥有的牛只数量少于10头,只有12,000户左右的养殖户超过100头牛。第二,肉牛养殖成本高,中国没有丰富的天然草场,人工成本和饲料成本直接导致牛肉的价格居高不下。

美国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降低了牛肉成本,且以玉米等谷物喂养肉质口感丰富,此次重返中国市场,将推动我国牛肉市场重组。

就中国牛肉进口国之间的竞争而言,美国牛肉将会直接对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牛肉业务造成冲击。具体来看,以谷饲牛肉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澳大利亚牛肉将会首当其冲。美国大规模机械化饲养、大批量谷物喂食,加上人工成本低于澳大利亚,谷饲牛肉成本相当于澳大利亚的2/3,谷饲牛肉市场美国强势来袭。“活牛”很有可能会成为澳大利亚今后最大的卖点。巴西为首的南美草饲牛肉不会直接与美国牛肉进行同质化竞争,但是牛肉市场份额被美国“分一杯羹”是大势所趋。

对于中国国内肉牛产业来说,美国牛肉的进入并非达摩克利斯之剑,没有必要一味地恐慌。只不过这引发的中国牛肉市场的“鲶鱼效应”,应该重视。中国肉牛产业在美国牛肉的冲击下,需要寻求差异化竞争,同时要不断提质增量,促进升级。差异化竞争方面,美国牛肉受运输距离、时间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以冻肉为主,且定位为中高端消费者,多数流向餐厅等生产性渠道。中国牛肉则需主打生鲜、家庭牛肉消费,如此形成竞争优势。提质增量方面,中国肉牛产业要走规模化生产道路,提高质量和安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占据牛肉市场国内供应的主动权。

 

网友热议

沧海观月:牛肉一斤50确实挺贵的。但我觉得,即使开放了美国牛肉,牛肉价格的波动也不会太大。毕竟现在猪排骨一斤也要30。

让子弹飞:美国牛肉是否会带来巨大冲击,使养牛无利可图?会不会过若干年,中国就没有人养牛了?

东家有喜 奋斗一生:澳洲牛肉进口量应该不小,国内牛肉价格好像也没什么变化。

云过西窗:前几天注意到了新闻,心情小激动了一下。但新闻没有提及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进口关税是多少,不要让消费者空欢喜一场,对于对国内养殖业的冲击,我认为这倒是提高规模化养殖的契机。

八万:本来不想评论,看到评论区里面还有人问“会不会导致本国养牛产业消失”这样的问题,就忍不住来说两句了。一是肉牛养殖产业因成本高不能持续而消失是好事不是坏事。从个人角度讲,大家能吃到因成本低从而售价便宜的牛肉了;从更大的角度讲,总体的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从而增加了社会财富。二是养牛产业应该想办法提高效率适应新竞争格局了,提高竞争力。

肉肉:牛肉分很多种,新鲜的刚宰杀的,做成牛排的,还有冷冻牛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种牛肉会降价?

大师兄:国内养殖成本高,此举会对国内养殖业产生影响,短期内受惠,长期看可不好说

(白锋哲 吕珂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