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什么是中国葡萄酒的机会与挑战?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7-09-11 11:46:35    阅读:0

贺兰山东麓——中国产区的快速崛起

2011年,作为宁夏贺兰晴雪酒庄的酿酒顾问,李德美带领加贝兰葡萄酒赢得了英国Decanter(醇鉴)举办的10英镑以上波尔多品种红葡萄酒领域的国际金奖,这是宁夏产区乃至中国的酒庄酒走向国际、获得国际关注与认可的标志。这以后的6年内,宁夏葡萄酒产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2年,宁夏葡萄酒管理局成立,宁夏酿酒葡萄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新的葡萄品种引进,更多高标准的葡萄酒酒庄建立。越来越多的葡萄酒大师(MW)、专家学者及各类从事葡萄酒的“洋面孔”扎堆在了宁夏葡萄酒产区。几年来,先后有40多家酒庄的300余款葡萄酒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获得奖项。到今天,再说宁夏的葡萄酒获得了某项国际奖项,似乎都不是什么新闻了。

2013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被列入《世界葡萄酒地图》,标志着贺兰山东麓产区成为世界葡萄酒产区的新板块。截至目前,宁夏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成为中国集中连片最大的产区;已建成酒庄86个,正在建设113个,宁夏也是国内目前惟一实施列级酒庄制度的产区,目前有宁夏列级酒庄36家,年产葡萄酒约1.2亿瓶。

李德美分析说,在宁夏葡萄酒产区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国际化程度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产区酒庄的品牌建设、市场推广、消费者定位与培养上,仍然面临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其实这也是中国葡萄酒整体要面对的问题。


做中国特色的葡萄酒——在国际舞台上有一席之地

李德美表示:“其实,宁夏、新疆、甘肃、辽宁、河北、山东、山西、云南,哪个产区我都看好,现在有些产区的问题是,没有结合自己的优势开展工作,而是在不知不觉地模仿别人。”

譬如,现在很多中国酒庄种植的都是赤霞珠、梅洛和霞多丽等,这种情况在未来会有改变,实际上有些酒庄已经在改变了,一些新品种在不断涌现。过去引进的老品种西拉、品丽珠、雷司令,已经在一些地区有了比较好的表现。最近几年也引进了不少新品种,比如马瑟兰、小芒森、马尔贝克、丹魄、阿里雅尼克等。中国酿酒人现已意识到多样化和本地化这个问题,在尝试改变。

只有做出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中国葡萄酒的位置。世界舞台上不缺少另外一款像法国出产的葡萄酒,但是它缺少一款中国独特风格的葡萄酒。中国本地出产的葡萄酒必须具有中国特色,因为消费者一直在寻找差异性、个性化的产品,所以只要能发展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就一定能满足一些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发展具有中国代表性的葡萄品种,李德美介绍说,20世纪70年代,中粮在河北沙城采用“龙眼”葡萄酿造的半干白葡萄酒,天津王朝用玫瑰香葡萄酿造的半干葡萄酒,都是用当地大量种植的优势品种,生产出符合大众口味的葡萄酒的典型案例。目前,在烟台产区,张裕公司的蛇龙珠酿造的葡萄酒也颇具本地特色,新疆种植的晚江密(萨比拉维)也独具魅力。

而在近年引进的酿酒葡萄品种中,被普遍看好的品种是马瑟兰。这是1961年诞生于法国的人工培育葡萄品种,其亲本是赤霞珠和歌海娜。2001年,李德美在中法合作项目河北怀来的中法庄园担任首席酿酒师时,主导了马瑟兰首次引进种植及酿造的工作。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马瑟兰成为中国引进后,推广发展最快的酿酒葡萄品种之一,目前全国有4000多亩的种植面积,新疆南疆面积最大,甘肃、宁夏、河北、山东、山西均有种植。

马瑟兰被中国葡萄酒产区看好,一是因为它的亲本歌海娜来自干热产区,是一个耐干旱的品种,因此在中国的不少干旱产区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表现;二是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或产区以种植马瑟兰而著称,如果它在中国能发展良好,就可能像澳大利亚的设拉子、阿根廷的马尔贝克、南非的皮诺塔基那样,发展为一个代表性品种,那么中国就有更多的市场机会;三是马瑟兰的穗大、颗粒小、抗病性好、果味浓郁充沛、颜色深重,丹宁柔顺,也是一个商业种植性好和风味易于被喜欢的品种。


没有物美价廉的葡萄酒——只有性价比合理的酒款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达6.4亿升,比2015年增长了15%。其中法国为最大的葡萄酒进口国,占到总进口比例的44%;澳大利亚和智利紧跟其后,占据了35%的进口份额。相比之下,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葡萄酒产量为11.4亿升,较上一年减少1%。

国产葡萄酒贵,性价比不高,成为业内分析进口葡萄酒消费比率上升、国产葡萄酒失去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德美分析说,首先,并不存在所谓物美价廉的葡萄酒,想要一个酒品质特别好,又要它价格特别便宜,这是不成立的,只能说寻找性价比合理的葡萄酒。

其次,在比较国产酒、进口酒价格时有一定的误区,葡萄酒业内人士常常可以用经销商价买到进口酒,看到国产酒却是终端价格,二者相比,人为地留下了国产酒价格贵的印象。同时应认识到,国产葡萄酒成本确实普遍比进口葡萄酒平均成本高。“土地、人工、设备,这些葡萄酒费用在中国比欧盟要高,欧洲很多酒庄没有土地成本,因为是祖上传下来的,设备、厂房已经折旧,费用已平摊到几代人,他们最重要的支出是运营成本,而我们由于是新建的项目,土地、设备费用都有一定的成本。”

“还有一项国产葡萄酒特殊的成本来自葡萄种植的越冬埋土,宁夏、河北、甘肃和新疆这些产区都需要。埋土在欧洲是不存在的,一方面埋土的直接成本占到葡萄园管理费用的三分之一;再者埋土还影响到种植技术的应用和葡萄藤的寿命,影响到很多栽培技术在中国的葡萄园不能使用。这些都增加了中国葡萄酒的成本。”

当然,国产葡萄酒要重视成本控制的问题,以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欧洲当地有一些比矿泉水还便宜的葡萄酒款,是享受了当地政府大比例的农业等补贴,这就不完全是生产者成本控制的问题了,完全没有可比性。

目前,李德美担任新疆天塞、中菲,宁夏贺兰晴雪、类人首、长和翡翠等多家酒庄的酿酒顾问,从葡萄园规划、酒庄建设、设备选择、团队建立到品牌定位的建议,均对投资人提供决策的支持。他对投资新酒庄的建议是,在项目开始动工之前,一定要从做好总体建设阶段的规划着手,从种植到产品投放市场的系统规划,事先必须经过论证,在五六年内坚定地照着这个规划去做而不轻易改动,葡萄酒是一个长线的投资项目,发展需要稳定性。”


葡萄酒专业教育满足行业需要——市场营销方向和品鉴课存在短板

本职为北京农学院教授的李德美兼具多个不同的身份,譬如葡萄酒赛事评委、专栏作者、媒体嘉宾,经常行走在国内、国际多个产区之间。

李德美说,“我花了很多精力在学校以外,但这与我的教学工作并不矛盾,我去各个产区、企业、国家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不断地提升自己,在课堂上才能不断地更新内容,满足教学需求。” 

据李德美介绍,目前中国高校开设葡萄酒专业的院校大约有24所,加上国际留学的学生,基本可以满足葡萄酒行业的人才数量的需要。但是目前的问题是,这些高校葡萄酒专业的大学生基本是为生产技术领域培养的,葡萄栽培和酿造方向为主,缺少葡萄酒市场营销和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而行业恰恰比较缺少这一方向的人才。国外高校葡萄酒专业设置上,对葡萄酒品牌与市场学专业学习培养是比较强的,无论是欧洲、澳洲还是美国,葡萄酒市场学的教育都比较成熟,在我国的葡萄酒相关专业方向设置上,应加强这一方向的建设。

李德美提出,对于高校葡萄酒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提高自身品鉴葡萄酒的技能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种植、酿造还是营销方向,没有葡萄酒品鉴能力,都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需要。而目前高校葡萄酒在校品鉴课设置是不足的,费用预算上没有专项的来源,只有学生实验课每人每节课几元钱的预算,无法满足酒样采购的需要,目前的品鉴课用酒基本来自捐赠、赞助,没有固定来源,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中国葡萄酒在进口酒的竞争压力下砥砺前进,虽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不需要特别将进口葡萄酒与国产葡萄酒对立起来,但是,树立自信,精心酿造具有中国风土特色的葡萄酒,不仅是构建民族文化自信的具体方式,也是世界葡萄酒消费市场的需求。

(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