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糖尿病用药常见六大误区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7-11-20 12:11:42    阅读: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降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

按照2010年发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是9.7%。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文华带领的研究团队在2010年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跟踪了近几年的中国糖尿病发病趋势,并对近10万人进行了长期随访。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样本中,根据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约1.139亿人。

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是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最重要的手段。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患者在用药上存在各种误区,使得血糖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甚至发生低血糖,导致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常见误区一:同类药合并使用

口服降糖药有胰岛素促分泌剂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类、胰岛素增敏剂类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能同一类药物合用。正确的联合用药应该是联合两类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从不同方面降低血糖,使降糖作用增强。但联合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药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


常见误区二:盲目拒绝胰岛素

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愿意打胰岛素,他们认为打了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一直都要打针,而且会越打越多。其实胰岛素治疗是一种很好的疗法,能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胰岛功能,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副作用小,费用低。目前世界各地都在放宽胰岛素治疗的指标。胰岛功能破坏已比较严重的患者,胰岛素分泌已严重不足,单靠降糖药物已经无法控制血糖了,只能使用胰岛素治疗。还有些患者存在某些并发症,不适合口服药物治疗,这时使用胰岛素治疗也是必须的。


常见误区三:擅自加大剂量

很多患者谈“糖”色变,对血糖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发现血糖有波动,为了快速降糖,就擅自增加降糖药物的剂量,因此经常会出现低血糖。殊不知低血糖危害更甚,发生低血糖会消除之前良好血糖控制所带来的益处。尤其是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严重的低血糖有引起脑梗、心梗的风险。


常见误区四:只用西药,拒绝中药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西药、中药以及胰岛素,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药物。虽然主流的治疗方案常常首选西药降糖,但是糖尿病的病程长,用药的时间也会非常长,一些副作用就会显现出来,而且常常需要几种药联合使用,有可能伤及肝肾等器官。同时,西药用药不当容易造成低血糖,甚至会危及生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中药抗糖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也是不错的选择。


常见误区五:只服药不复查

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味服药,却不复查,不能及时了解病情以及身体变化,轻则血糖控制不佳,重则发生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因此,在严格遵医嘱用药之外,要定期复查,做好自我血糖管理。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使用家用血糖仪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做好记录。定期去医院复查,建议糖尿病患者每隔3个月到医院测1次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每隔1年做1次胰岛功能评价。


常见误区六:血糖刚平稳就停药

到目前为止,各种糖尿病治疗手段,包括药物、胰岛素、保健品、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都无法根治糖尿病,只能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如果糖尿病患者刚看到血糖平稳就擅自停用药物治疗,血糖就会很快回升。因此,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必须长期服药或打胰岛素治疗。


联合国糖尿病日

世界糖尿病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2006年底联合国于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 “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前身是1991年由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和世卫组织发起的“世界糖尿病日”,自1992年起在每年的11月14日举行庆祝活动。纪念班廷的诞辰,他与贝斯特一起于1922年在发现胰岛素(用于拯救糖尿病患者生命的疗法)方面发挥了作用。

确定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意义在于呼吁世界所有国家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和监测,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关心糖尿病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加强对糖尿病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的研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通过世界糖尿病日纪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改善生活中的不良行为,提高自身和家人的预防意识,控制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患者与家属更加明确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应做到防治糖尿病,从儿童和青少年做起。运动健身、避免肥胖,减少糖尿病危害。全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