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发热包易破损 代工生产品控难 自热食品 “热”中有隐忧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20-06-12 13:49:13    阅读:0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宅经济”,让便利、个性化的自热方便类产品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除了海底捞、小龙坎等传统的火锅品牌推出旗下方便火锅产品,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休闲食品企业也积极布局。自热火锅行业呈井喷式发展背后,最大的挑战是安全问题。发热包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加热时易破损泄漏高温液体;品牌自身没有生产线,靠OEM代工生产也可能出现品控问题……

缺乏统一安全标准,发热包质量参差不齐

自热火锅也叫懒人火锅,是食品圈的网红。公开数据显示,2015—2018年,自热火锅市场规模由2.3亿元增至44.9亿元。随着自热火锅的不断推广,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近70亿元。

在自热火锅井喷式发展的同时,发热包的质量安全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有消费者在某自热火锅官方微博反映:“在超市买了一个自嗨锅,按照正常流程加热了一段时间以后打开发现发热包炸了,里面的白色物质都溢出来了,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如果误食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希望能给个解释。”

市场上的自热方便火锅主要由食材、食材锅、锅盖、外锅和发热包组成。其加热原理是通过发热包内的生石灰、碳酸钠和水反应快速放热,再通过铁粉、铝粉、镁粉持续氧化最终释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易燃易爆的氢气等气体,短时间内产生出高达100℃至200℃以上的温度蒸熟食物。在这过程中,如果发热包有破损,遇水瞬间释放大量热量,餐盒迅速膨胀变形,若出气口不慎被堵,就可能造成烫伤等危害。同时,若在狭小的空间使用,过量的一氧化碳和氢气也容易对人体造成呼吸性伤害。综合来看,自热食品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目前自热食品已经被航空、高铁等单位明文规定禁止携带,也有酒店将部分易爆自热食品列入黑名单。

在自热食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各地生产发热包原料的供应商却良莠不齐。据有关发热包生产商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生产发热包的企业大约有20多家,“正规厂家出产的发热包要经过缝合、震动、旋转等多项检测。一个发热包只卖几毛钱,平均下来厂家每个只挣几分钱,所以很多小工厂并不会真正送检,行业内把这些未经任何检验的厂家称作‘小作坊’。”

该负责人表示,他也经常会接到消费者投诉发热包破裂的问题,“发热包裂开后,白乎乎一片确实会引发消费者恐惧心理,甚至出现过消费者误食混入发热包原料的菜品,造成口腔被灼伤的情况。”

由于目前市面上的自热食品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尤其是发热包执行标准,导致有产品并未明确标注执行标准。虽然今年3月15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发布了《自热方便食品标准》团体标准,但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行业安全标准。而且,目前仍有不少相关企业并未遵循该团体标准,依然沿用自己制定的执行标准。上海市消委会此前也表示,关于该类产品本身及其内含发热包的安全管理问题,当前尚未出台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予以规范。

自热食品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让产品升温,操作没有安全性保障,且行业缺乏国家标准。业内人士表示,自热火锅在疫情的推动下得到了高速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红利。未来随着“宅经济”逐步深化,自热火锅有一定的市场,但在国标还没出台之前,市场规模以及增速都将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代工现象普遍,产品质量难掌控

不少网友表示自热食品的食材口感相对于堂食要差许多,而且价格还比较贵。

具体来看,整个自热食品行业主要分四大类:一是以海底捞、小龙坎、重庆德庄、巴蜀懒人、杨大爷、老城南、筷时尚等品牌为代表的传统线下火锅餐饮派;二是以新希望美好、三全、统一、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卫龙等品牌为代表的食品饮料派;三是以莫小仙、食族人、自嗨锅等品牌为代表的互联网派;四是以底料生产商、调味品商等为代表的其他派。

但通过了解上述各企业的生产厂商信息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自热食品都是OEM代工生产,没有自己的生产线。而且许多自热食品品牌的产品虽然价格不同,但均来自同一生产厂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市面上许多品牌的自热食品吃起来味道都相差不大。

依据天猫平台信息显示,其中自嗨锅和良品铺子两家的生产供应商就达4家,而莫小仙、筷时尚和食族人3家的生产供应商也分别有32家。

目前,除了像海底捞、德庄、小肥羊、统一(开小灶)、牧歌等几家传统餐饮火锅品牌和传统食品饮料企业拥有自己的生产厂商之外,其他自热食品品牌都为OEM代工形式生产。

另外,由于较低的准入门槛造成同一品牌的食材、底料、蘸料也往往来自不同生产商。代工现象普遍,致使产品质量难以掌控。以德庄一款麻辣自热微火锅为例,其川粉、脆魔芋等6种素菜委托方为芬华食品公司,卤蛋生产商为新乡市香源食品公司,鳕鱼小丸子由浙江渔夫食品公司生产,片片肠生产商为湖南金磨坊食品公司,火锅底料来自重庆德庄农产品开发公司,包装商则为德庄农产品开发公司和德庄恒香益商贸有限公司。

从企业经营成本考虑,目前大部分企业采取OEM代工形式生产可以大大节省企业成本,只需将生产配方提供给代工厂商,企业本身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运营推广层面。但这种形式存在最大的弊端,就是品控管理缺失,极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譬如食材卫生、产品包装质量等。

(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