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科学补碘——干预策略逐步优化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20-05-09 09:50:59    阅读:0

碘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与过量均会增加甲状腺疾病的风险。我国自实施食盐加碘以来,在防治碘缺乏病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碘营养安全水平研究不断深入,干预策略逐步优化。

不同人群碘的安全摄入水平各异

基于碘适宜的需求,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均制定了碘的膳食摄入量标准,其最直接有效的证据来自人体代谢实验和人群流行病调查。有关人体碘代谢研究的数据较少,我国标准的制定缺乏国人的研究数据。因此,确定不同人群碘适宜摄入水平对评价和保证居民碘营养具有重要意义。

成人

最早的碘安全摄入水平数据来自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德纳和保罗进行的人体代谢实验。为获得国人的数据,张万起团队在2004年中国营养学会和2008年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下,开展了我国碘安全摄入量的成人双盲RCT实验研究。研究显示,我国居民成人碘安全摄入水平(UL)600微克/天。与国外经典研究相比,该研究以更多的志愿者(8)、更细的剂量分组(4)以及更长的观察周期(2),获得证据度更高的研究结果。该研究首次以我国居民作为观察对象,更好地反映国人碘需求,为确定国人碘摄入安全水平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儿童

相比于成人,儿童、孕妇、乳母及婴幼儿对碘摄入水平更为敏感,且难以直接开展人体RCT试验,早期Ingen-bleek等分别对1.52.5岁的12名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和7名营养恢复期儿童实施的两项碘平衡实验,为制定儿童的碘参考摄入量标准奠定了基础。我国具有自然水碘分布梯度优势,可以选择长期暴露于不同碘水平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张万起等对我国自然碘暴露下的大样本儿童开展调查,重复采集24小时尿结合膳食评估精确推算儿童碘摄入量水平和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我国710岁儿童的碘UL250微克/天,1114岁儿童的碘UL300微克/天,尿碘超过600微克/升时患亚临床甲减的风险增加。该研究结果是首个直接来自儿童碘摄入量标准研究的大样本人群研究证据。

孕妇

妊娠期妇女的碘营养不仅影响自身健康更关乎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是碘营养关注的重点人群。张万起等对高水碘地区孕妇的研究表明,尿碘浓度大于250微克/升时可出现亚临床甲减的流行;当孕妇膳食碘摄入达到500微克/天左右时,可能引起相应的健康危害。随后,滕卫平研究团队基于7190名孕妇的研究同样验证了该结果。研究证明。母亲的高碘摄入或自身高碘暴露可增加新生儿TSH升高的危险性。母亲碘营养水平对胎儿和新生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尤其是生命前1000天。齐默尔曼等对配方奶粉喂养婴儿进行的RCT实验结果显示,婴儿EAR72微克/天。但目前仍缺乏我国纯母乳喂养的哺乳期妇女及婴儿的碘安全水平的相关研究数据,这些领域仍是科学界今后工作的重点内容。

碘营养状况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不同人群碘适宜摄入水平的研究需要基于个体碘营养状况的评价。目前有多种指标与碘营养相关,可分为群体和个体碘营养水平的评价指标。

群体碘营养评价指标包括人群的尿碘中位数、甲状腺肿大率、新生儿TSH筛查阳性率等;评价个体碘营养的指标包括甲状腺容积、甲状腺功能、24小时尿碘排出量、血清碘等。其中,一次性尿碘是常用的评估指标,但由于影响因素多、个体波动较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使用的尿碘评价标准沿用了WHOUNICEF等基于尿碘中位数提出的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

近年来,基于国人数据,尿碘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评估。此外,基于国人数据的儿童甲状腺体积标准以及血清碘评价效果有了进一步研究进展。其他指标,如盐碘含量、合格碘盐食用率、水碘含量、甲状腺球蛋白、儿童智商等也能够为评价碘营养状况提供参考。碘营养评价体系在不断完善。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准医疗政策的实施,个体碘营养评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互联网结合碘膳食频率问卷为实现个体精准碘营养评价提供了新途径。食物频率问卷可反映调查对象长期膳食的平均化水平,经过碘营养考量优化的碘专用食物频率问卷更快捷,能稳定地评价个体的碘营养状况,其有效性已被国内外研究多次验证。

膳食评价结合互联网、手机App应用于个体营养评估的系统正在逐渐完善,有待推广应用,此评价方式在国际上也被广泛认同。相比较于常规碘营养评价方法,基于地域饮食特点和膳食频率问卷构建的“互联网+”个体碘营养状况评价的方式,将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更好的使用前景和应用价值,这也将是新时代个体精准碘营养评价的发展方向。

科学补碘的防治策略逐步建立

随着碘营养水平及碘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碘营养健康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2013年修订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碘参考摄入量》首次基于国人数据对成人碘UL、婴幼儿碘AI和乳母RNI进行了全新的制订。其他人群的碘标准修订参照循证营养学方法和理论,从源头考证,并借鉴了美国、WHOICCIDD相关标准的制定方法。

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国人碘膳食摄入数据不断更新完善,这为下一次的修订提供了进一步的数据支撑。2017年,国家卫健委颁布了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3部分:微量元素》(WS/T578.3-2017),为我国居民科学合理碘营养膳食提供了第一个国家标准。2018年,汇聚地方病、营养、内分泌等领域专家共识的第一部《中国居民补碘指南》发布。这些标准、指南为落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防治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之,顺应时代发展和公众健康诉求,我国需要不断完善人群碘营养标准数据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公众个体化碘适宜精准评价方法。同时,在综合考虑个体饮食习惯、当地水碘和主要食物碘含量及个体生理特征的基础上,指导公众选择恰当浓度碘盐,真正实现全民碘营养适宜,通过科学补碘积极推进全民健康。

(来源:中国营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