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增长强劲 持续爆红 接骨木莓成2020耀眼的星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21-01-15 10:40:29    阅读:0

接骨木莓(Sambucus nigra)是欧洲传统草药之一,用于对抗流感、感冒、咳嗽等症状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现代大量研究也证实了接骨木莓在对抗流感和免疫健康方面的效果。近年来,消费者对接骨木莓的认识显著提高,尤其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更为明显。对于消费者而言,免疫健康成为头等大事,免疫支持产品的蓬勃发展促使接骨木莓补充剂的销量空前增长。

近日,美国植物协会(ABC)发布了《年度草药补充剂市场报告》,2019年美国草药补充剂的销售额增长8.6%,达到96亿美元。其中最耀眼的两种原料中就包括接骨木莓。在最畅销草药中,接骨木莓的总销售额增长110.8%,达到1.076亿美元,超过了2018年排名第三的姜黄。

2020年上半年,接骨木莓销售额增长达到3位数,天然市场渠道和主流市场渠道的销售额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26%241%。数据显示,20172019年,接骨木莓食品和饮料产品的发布数量每年增长12%。一种曾经被市场和消费者忽视的产品,正成为一种新兴的健康趋势。随着接骨木莓越来越受欢迎,许多品牌都在推动产品创新。

产品剂型多样化

为了满足当代消费者的产品偏好,接骨木莓补充剂产品的剂型正呈现多样化态势,以提供不同的应用优势和产品体验。

软糖是膳食补充剂产品中一种流行的剂型,产品对儿童、成年人以及老年人都比较适用。其次,产品的外观一般很可爱,能够带给消费者深层次的体验感和愉悦感,方便携带。对于功能原料而言,软糖也是一个很好的功能产品形态载体,拥有普通食品的外观,却有着某种特定的健康属性。软糖基本已经涵盖所有的功能原料,从传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到益生菌再到草本植物原料,许多产品都以软糖的形式呈现,接骨木莓产品中软糖也是流行的产品剂型。

除软糖外,滴剂、粉末、糖浆、泡腾片等形式都是接骨木莓营养补充剂产品常见的形式。相比片剂和软糖,滴剂形式的接骨木莓产品效果更强,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近几年来,不断有企业推出接骨木莓新产品。近日,美国一家接骨木原料供应商推出一种免疫健康新配方,结合了欧洲黑接骨木莓与高标准化的野樱莓和黑醋栗提取物。该公司总裁表示,接骨木莓提取物目前需求量大,所以产品需要不断创新。此产品就是选用比黑接骨木莓更有益的成分来满足下游企业和消费者的持续需求,提供了富含类黄酮的免疫功能。

另外,还有一家美国膳食补充剂公司推出了新型接骨木莓补充剂,通过增加在接骨木莓存在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来确保最大限度的吸收。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将增强免疫力的营养物质放入包裹在脂质体中的胶束中。该款配方含850毫克接骨木莓提取物,是从冷冻干燥的有机接骨木汁中提取的,可以直接食用,或者添加到水、奶昔、咖啡、茶或食物中。

酸奶和茶饮中的“潜力选手”

目前,功能性食品是接骨木莓应用的主要方向,两种正在崛起的领域是热茶和酸奶。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新推出的接骨木莓产品中,热饮占8%,乳制品占9%。酸奶和散装茶是接骨木比较理想的产品应用形式。

在现有混合浆果中添加接骨木浆果可以快速提高消费者对该原料的认知,也是打开市场的新窗口。目前,德国的公司和澳大利亚的公司已经开始推出这类产品。2019年11月,该德国公司在英国市场推出了一款零脂肪蓝莓接骨木莓酸奶。另外,我国爱氏晨曦旗下冰岛式酸奶品牌也推出一款蓝莓和接骨木莓酸奶产品,光明乳业则推出了莫斯利安接骨木花风味酸奶。

此外,茶饮也是接骨木莓应用的主流产品方向,基本以袋泡茶为主,包括单一和复配两种。2019年,上述澳大利亚公司就推出了以接骨木莓、覆盆子、草莓、葡萄和紫锥菊为特色的浆果散装茶。还有公司推出了接骨木莓和紫锥菊为主的袋泡茶产品,主要健康声称是提高免疫力,产品的口味是甜酸,以及浆果的清香味道。

随着接骨木莓开始进入主流消费市场,预计茶饮和乳制品将成为很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软饮和酒精饮料中的“偏爱原料”

接骨木莓也是软饮料和酒精饮料配方中常见的成分。根据有关数据,这两种产品类型在2019年推出的所有接骨木莓产品中占16%。据悉,新西兰有公司推出了一款接骨木莓草本植物饮料。20201月,加拿大有品牌在旧金山特色食品协会冬季美食展上推出了一款有机木芙蓉接骨木莓凉茶。许多新推出的风味饮料中都添加了该原料。再如荷兰就有公司推出覆盆子、猴面包树、瓜拿纳、可乐果、接骨木花为主的饮料。

对于喜欢喝酒的消费者来说,酒精接骨木饮料正变得越来越普遍。2019年9月,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推出了一款用荔枝和接骨木果酿造的苹果酒。

接骨木莓产品越来越有创意,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了新型产品。数据显示,接骨木莓产品如今正在糖果店、热饮和冷饮,甚至奶制品的货架上迅速涌现。随着消费者对接骨木莓有了更多认识,预计该原料将会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出现在更多的产品配方中。

(杨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