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2018年中国玉米市场和淀粉行业年度分析及预测报告解读》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8-05-04 13:52:50    阅读:0

纵观2017年,随着玉米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玉米市场出现了诸多变化。预计2018年整体将呈现更加平稳的运行态势。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玉米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近日,由中国淀粉工业协会联合艾格农业、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以及永安期货,共同发布了《2018年中国玉米市场和淀粉行业年度分析及预测报告》。该报告以全球玉米市场为引点,分别从我国玉米的政策着手,对玉米、玉米淀粉及其他品类的淀粉行业市场进行了全面解析。


全球玉米市场

产量有所下降 整体消费增长迅速

全球玉米生产

2017年,全球玉米产量10.42亿吨,比上一年减产0.33亿吨,降幅3%。全球玉米种植面积1.85亿公顷,比上年略有下调;平均单产5,650千克/公顷,比上年下降2.2%。

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和印度是全球玉米总产量最高的5个国家,累计占2017年全球玉米产量的71%。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2017年的玉米产量为3.71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5.6%。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主产国,2017年的玉米产量为2.16亿吨,占20.7%。


全球玉米贸易量加大

2017/18年度全球玉米平均贸易规模1.56亿吨,约占当年玉米总产量的15%。玉米出口国集中度高,出口量排名前四的国家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乌克兰,2017/18年度四国出口量之和占全球玉米出口总量的87.5%,上年度该比例为86.1%。美国玉米出口规模最大,近两年玉米出口量接近6,000万吨;约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6%。巴西玉米出口量快速增加,2017年占比高达22%。2017/18年度阿根廷和乌克兰出口量占16%和13%。


全球玉米消费增长迅速

全球玉米消费增长迅速,玉米消费量从2006/07年度的7.76亿吨增长至2017/18年度的10.67亿吨,累计增幅37.4%,年复合增长速度3.4%,且略高于同期产量2.8%的年均增速。玉米消费需求主要包括饲用、工业用及食用、种用等。2017/18年度饲用玉米及其他消费量6.54亿吨,比上年增加3.5%,约占全球玉米消费总量的61.3%。2017/18年度工业、食用和种用消费量仅比上年小幅增加2.4%。美国是全球工业玉米消费规模最大的国家,2017/18年度工业消费全球占比约为43.4%。


我国玉米市场

整体走势平稳 收储制度改革持续推进

玉米相关政策因地制宜

“市场化收购+补贴” 为保障玉米市场的平稳运行,2016年正式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区域确定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市场定价、价补分离”。2017年,黑龙江省补贴统一为133.46元/亩以外,其他三省不同区域补贴在120元-220元/亩不等。

补贴饲料企业促进玉米消费 纳入补贴范围的企业为2015年实际饲料产量5万吨以上;黑龙江、吉林、辽宁饲料企业加工每吨配合饲料可分别获得180元、120元和60元补贴。

重新出台玉米深加工产业鼓励政策 深加工产能将大幅提高 在一系列放松及鼓励政策的刺激下,行业内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始制定产能扩张计划,2017年新增玉米深加工产能约1700万吨。

临储玉米拍卖累计成交5700余万吨 有效缓解库存压力 自2017年5月份拍卖正式启动以来,玉米累计成交超过5700万吨,临储玉米库存降至1.8亿吨以下。


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产量回落

种植面积下降 2017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354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约132万公顷,降幅3.6%。其中,东北地区仍是玉米种植面积调减最大的区域,同比降幅7%;华北黄淮地区下降1-2%。

单产水平提高 整个玉米生产期中,东北、华北黄淮等主产区天气条件总体适宜,气温与同期相比偏高,光照充裕且降水充沛,玉米长势明显好于去年。2017年玉米单产6091千克/公顷,比2016年提高2.0%。其中,东北地区玉米单产平均比上年提高3.6%,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单产同比提高2.2%。

产量减少1.7% 2017年玉米总产量达到2.16亿吨,与上年差异不大,仅小幅减产约366万吨。


玉米种植收益高于上年

2017年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成本变化不大,但由于单产和价格的上涨,再加上东北产区仍有一定的种植补贴,因此收益比上年增加104元/亩左右。2017年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继续保持4800元/吨,从以前年份实际情况来看,加上补贴后农户种植大豆的平均收入大概在4500元/吨。随着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玉米种植收益很可能超过大豆。


玉米及替代品进口规模与上年持平

2017年,我国玉米进口量282.53万吨,比上年同期进口减少34.14万吨,降幅10.8%。我国累计从乌克兰进口玉米182.17万吨,占玉米进口总量的64.5%;其次为美国,进口75.66万吨,占玉米进口总量的26.8%。临储政策取消后,玉米、高粱、大麦等被列入自动进口管理,对进口DDGS也采取了双反措施,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减少。


玉米价格波动上升但整体走势平稳

在对饲料企业给予补贴且深加工效益好转的带动下,玉米需求显著增加,且当年玉米产量低于需求,推动玉米价格持续上涨。2017年国内玉米价格波动回升,但整体走势平稳。全年玉米均价为1712元/吨,比上年的1,911元/吨下降了10.4%。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

产量创新高 出口连续回升

2017年淀粉产量创新高 同比增幅15.4%

玉米淀粉2595万吨,占95.4%,同比增长14.9%;马铃薯淀粉53.7万吨,占2.0%,同比增长58.8%;木薯淀粉32.9万吨,占1.2%,同比减少9.8%;甘薯淀粉26.3万吨,占1.0%,同比增长31.4%;小麦淀粉12.1万吨,占0.4%,同比增长61.0%。玉米淀粉产量在上年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再次明显提高,达到2595万吨历史新高,比2016年大幅增加336万吨,增幅15%。2017年淀粉需求量约2,550万吨,同比大幅增加13.3%。2017年,我国玉米淀粉总产能近4000万吨,行业平均开工水平65%左右。


玉米淀粉生产区域集中度高 黑龙江和宁夏产量增幅大

2017年山东玉米淀粉产量1280.4万吨,占玉米淀粉总产量的49.5%,是全国最大的玉米淀粉产区。受金象生化、宁夏伊品等企业产能快速提升的带动,黑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玉米淀粉产业快速发展,产量均超100万吨,分别达到208.2和112.6万吨,居全国第四、第五位。山东、河北、吉林、黑龙江、宁夏、陕西和河南6省(区)产量合计占全国的95.1%。


玉米淀粉用途广泛 淀粉糖消费占比58%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可进一步加工生产淀粉糖、变性淀粉、味精、有机酸及化工醇等产品。淀粉糖是玉米淀粉最主要的消费去向,2017年约占玉米淀粉消费总量的58%,其后依次是造纸(约占9%),食品加工(约占7%),啤酒(约占6%),变性淀粉、医药和化工各占5%左右。近年造纸行业对玉米淀粉需求明显增长,2016、2017年年均消费增量都超过100万吨。另外,因东北地区玉米原料价格大幅回落,玉米淀粉价格优势凸显,抢占了木薯淀粉在造纸业的使用量。


受相关政策影响 近两年玉米淀粉价格低位运行

2015年后,受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下调、储收购政策取消、临储去库存等政策影响,导致玉米淀粉价格呈持续走低态势。2016-2017年价格区间降至1900-2500元/吨,产区玉米淀粉平均价格2119元/吨,销区在2306元/吨左右,均是2010年以来最低价格水平。


玉米淀粉贸易 政策影响出口量变化

2004年玉米淀粉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13%,刺激出口量大幅增长,2008年出口量达到近45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但2008年后随着出口退税率的不断下调直到取消,出口量也持续大幅下降。2016年8月1日,国家再度将玉米淀粉出口退税提高到13%,刺激了玉米淀粉出口连续回升。2017年我国玉米淀粉出口量为25.5万吨,比2016年增加了12.2万吨,增幅91.7%。


我国其他品类淀粉行业

木薯淀粉行业

产量持续回落 需求将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木薯淀粉产量持续回落 由于木薯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国内原料供应不断减少,近年国内木薯淀粉产量持续下降。2011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90万吨,2012-2017年逐年下降。2017年木薯淀粉产量为32.93万吨,同比减少10%。中国木薯淀粉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2017年广西木薯淀粉产量为27.86万吨,所占比重为85%。

木薯粉进口量呈增长态势 自2010年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木薯淀粉实行零关税,促使进口量持续增长。2017年木薯淀粉进口量为233万吨,比2016年增加12%,创历史最高纪录。我国木薯淀粉进口主要来自泰国和越南,2017年我国自泰国进口了159万吨木薯淀粉,占总进口量的68%;自越南进口68万吨,占总量的29%。2017年广东、山东、浙江、湖南、江苏和广西6省(区)木薯淀粉合计进口169万吨,占总量的72%。

木薯淀粉消费不断增加 我国大部分木薯淀粉用于加工粉丝和粉条;其次是加工成变性淀粉,广泛用于食品等行业。此外,木薯淀粉可以加工淀粉糖与糖醇。木薯加工淀粉的主要副产品木薯淀粉渣燥后作为饲料添加剂,可广泛用于饲料中。

2017年消费量250万吨以上 虽然中国木薯淀粉产量日益萎缩,但是木薯淀粉进口量不断增加,需求量保持增长态势,2017年超过250万吨。总体来看,我国木薯淀粉需求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马铃薯淀粉行业

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马铃薯淀粉产量创近年最高水平 受加工原料、生产技术、环保治理、生产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过去一些年中国马铃薯淀粉产量呈下滑趋势。2017年马铃薯产量增幅较大,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统计的138家企业的合计产量为53.7万吨,增长36%。2017年黑龙江、宁夏、甘肃和内蒙古马铃薯淀粉产量分别为12.80、9.65、9.12和8.13万吨,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23.83%、17.97%、16.98%和15.14%,上述4省的马铃薯淀粉合计产量达到40万吨,占全国的74%。

马铃薯淀粉行业企业集中度较低 根据淀粉工业协会入统企业的统计,2017年马铃薯淀粉产量超过1万吨的企业有11家,产量合计为19.3万吨,占总产量的35.9%。

“双反”继续抑制马铃薯淀粉进口 2017年9月15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调查机关的建议作出决定,自2017年9月16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继续征收反补贴税,实施期限5年。2017年马铃薯淀粉进口量为6.2万吨,继续维持较低水平。

马铃薯淀粉主要用于食品领域 我国马铃薯淀粉主要应用于食品行业,消费占比超过90%。总体来看,我国人均淀粉消费水平较低,随着马铃薯淀粉应用领域的扩充,产业向集团化、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未来马铃薯淀粉需求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甘薯淀粉行业

消费将有较大提升空间

甘薯淀粉产量小幅增加 2017年甘薯淀粉加工厂家开机率处于低位,根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统计14家企业的数据,2017年甘薯淀粉产量为26.30万吨,比2016年统计的12家企业的合计产量增加6.28万吨。甘薯淀粉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北方及长江中下游薯区,其中位于山东、河南两省的企业甘薯淀粉产量占此次统计总产量的85%左右。2017年,山东和河南甘薯淀粉产量分别为17.08万吨和5.11万吨,分别占总产量的65%和19%。

“未列名淀粉”出口略有减少 未列名淀粉包括甘薯粉、葛根粉、豌豆淀粉、藕粉、椰子淀粉等等。得益于中韩自贸协议签署,中国未列名淀粉出口量保持在4万吨以上。2017年中国出口未列名淀粉4.04万吨,同比减少5%。绝大多数出口至韩国,占出口总量的65%

甘薯淀粉消费量具有提升空间 《食用甘薯淀粉》国家标准(GB/T 34321-2017)于2017年9月7日发布,并于2018年4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是我国甘薯淀粉行业的首个食用甘薯淀粉的国家标准,填补了我国甘薯淀粉标准的空白。国家继续加强环保要求,行业调整,小部分甘薯淀粉加工企业关停并转,甘薯淀粉市场供应略有减少,价格小幅上涨。甘薯淀粉国内销售仍以粉丝粉条等淀粉制品为主,占比约85%;出口仍以韩日为主,出口占比约为15%。预估2017年中国精制甘薯淀粉消费量为27万吨,比2016年增加6%,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朱美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