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浙江举行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8-05-21 09:46:20    阅读:0

近年来,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代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机器人技术作为引领世界未来的颠覆性技术,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社会生产、消费与应用向智能化转变,进而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

随着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力度,中国农机化事业进入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时期,也为农业机器人提供了机遇。农业机器人技术的先进性和先导性决定了其必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技术装备研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5月10日,以“知行合一,让AI与机器人更融合”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在浙江省余姚市举行,1500余位业界精英共商机器人行业和智能经济发展。


浙江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高兴夫表示,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企业科技创新和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实施机器人+行动计划,推动机器人应用和产业发展,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目前,浙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视觉识别、语言识别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大数据机器学习、脑机接口交互、AR/VR等技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育机器人数量达到5.5万台,居全国第一。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执行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表示,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并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国产机器人存在技术积累不足,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使得国内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他认为,在技术落后、市场经验不足的现状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想要做大做强,除了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机器人当中,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或新一代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结合起来,还要将机器人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通过上云解决行业升级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已达232亿美元,2012-2017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7%。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14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为29亿美元,特种机器人为56亿美元。

据介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1/3市场份额,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持高速增长,销量同比增长31.3%。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医疗、教育需求的持续旺盛,我国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据《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5.3亿美元、4.1亿美元和3.8亿美元。除此之外,2016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6.3亿美元,增速达16.7%,略高于全球特种机器人增速。

自2012年浙江省作出“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决策部署后,“机器换人”已成为浙江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机器人相关产业也紧随其后快速发展。2017年7月,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机器人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浙江省根据《中国制造2025》等文件精神,发布《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在制造、物流、健康、服务、农业及特殊领域等六个方面进行推广。

以机器人+农业为例,该应用旨在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包括推进重点区域农业机器人应用,鼓励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集聚区和农业特色小镇率先开展机器人应用示范;大力推动农产品生产各环节应用机器人,提高农业标准化、精细化、规模化水平;加强机器人与农艺融合,积极改进栽培和养殖模式,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机器人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形成农机农艺融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加强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机器人作业条件;探索农业机器人服务机制,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及作业、维修、流通等服务主体,培养农业机器人经营管理、驾驶操作、维修保养人才及季节性专业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农业机器人租赁市场,完善农业机器人服务市场体系。


高端装备供给有待提高,农机科技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用于农业生产的特种机器人逐渐成为农业技术装备研发的重要内容。农业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传统农业劳动方式,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目前,我国在耕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施肥机器人、喷药机器人、蔬菜嫁接机器人、收割机器人、采摘机器人等方面均有研发。

会期,在特种机器人关键技术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苏州博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就“农业机器人产业需求与技术发展”作主题报告,以我国智能农机科技发展、国际智能农机科技发展趋势、“2025”智能农机发展目标、农业机器人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今年4月,全国已投入1210万台农机,开展机耕2.27亿亩、深松980万亩、机械浇(灌)地9875万亩,完成机播2546万亩,机播作业进度快于2017年同期0.5个百分点。

新时期为农机化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最大的制约在于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有效供给不足。一方面,农机产品产能过剩与缺门断档并存,中高端产品不多,自动化程度低,机具适应性、可靠性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技术集成配套和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刚刚起步。中国虽已是全球第一大农机制造国和使用国,但却大而不强、多而不精,高端农机产品大部分仍需进口。农业现代化要全面实现“机器换人”,必须提高高端农机装备的有效供给。

李伟坦言,高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就会威胁农业装备产业安全。目前我国主要农机装备的技术经济性能指标远远落后于国外技术水平,产品可靠性仅为国外的1/3,90%以上同质生产、低价竞争,形势十分严峻。此外,我国每年有1000万人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农业劳动力现状堪忧。

与此同时,跨国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欧美4大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了销售总部,建立了8家制造工厂、两家研发中心;日本4家、韩国两家知名企业已建立10家制造工厂;意大利、德国、法国、印度等国家的专业企业也纷纷投资建厂。目前已有20家国外农机企业进入中国,7家设立北京总部,共投资建立了23家制造基地。

对此,李伟表示,应把建设以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支撑特色新型现代化农业发展作为未来5-10年我国农机科技创新的方向。将创新发展新型高效、精准农业装备制造技术作为提质转型的目标;要拥有提高技术持续创新、高端制造、先进适用产品供给、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参与国际竞争5种能力;深化田间作业机械化、畜牧养殖智能化、农产品加工精细化、农村资源利用高效化四位一体机制。

当前,产业程度较高的农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包括自动驾驶拖拉机、挤奶机器人、植保施药无人机、遥控除草机器人和自主信息采集无人机等。国际分析机构IDTechEx预计未来5-10年内,农机自主导航和农用无人机将会迎来爆发期。

(周岩)